2024年底,一场在“幸福年华”银发集市的活动中,老年柔力球操、旗袍秀舞蹈与合唱表演轮番登场萧山股票配资,展现了南沙长者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蓬勃生命力,而这是南沙养老助老服务的缩影。
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亿,占总人口的21.3%,老龄化浪潮下,社区正成为养老服务的“前沿阵地”。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难题,南沙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各村、社区发展优质企业成为暖南发展合伙人,在医疗康养、营养膳食、安居改造、文化娱乐四大领域精准发力,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医:打造健康守护“零距离”
在港湾街道南北台社区“社区,你好”活动上,刚接受完检查的李奶奶为逸博诊所的医生点赞:“医生特别耐心,检查也很细致,不仅解答了我的问题,还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健康建议。”
家门口的公益问诊+健康讲座,是南北台社区许多老人对暖南发展合伙人南沙逸博诊所有限公司的第一印象。“社区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居民对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需求尤为迫切。”南北台社区沈岱如书记介绍道。为切实做好养老助老工作,社区党组织邀请逸博诊所成为暖南发展合伙人,4个月来,已联合开展4场急救知识、中医养生、骨科保健及皮肤护理等主题健康科普讲座,并组织4次免费义诊活动,安排来自各大医院的急救、中医理疗、骨科疼痛、内科、皮肤科方面专业医疗团队现场解答疑问,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
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在东涌镇东涌社区得到了智慧化升级。仁材医药的送药医生每天穿梭于街巷,为东涌社区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精准送药上门。“我手机一点,降压药半小时直接送到,有什么不懂的,还能直接连线药剂师咨询。”独居老人张大爷展示着同仁材医药药剂师的聊天记录。仁材医药敏锐察觉到部分顾客没有时间为家里老人取药的“养老痛点”,主动申请成为东涌社区暖南发展合伙人,提供购药、送药、服药等环节指导服务,并在多场公益活动中捐资捐物,用行动诠释着温暖与坚守。
大岗镇岭东村的“养生合伙人”模式则开辟了新路径:村党组织联合暖南发展合伙人广州崇尚管理有限公司,在党员服务驿站里新设立了按摩理疗区、养生知识学习区,举办穴位按摩、吃养科普等公益宣传活动,安排中医推拿师为村民进行肩颈理疗,通过‘公益体验+低价服务’培养消费习惯,理疗区月均服务已达80人次。村民周伯掏出会员卡笑道:“拔罐一次才29.9块钱,推拿一次才49.9块钱,比去城里医院省时又省钱!”
食:一餐热饭里的民生温度
上午11点,黄阁镇多家开展长者饭堂服务的真功夫门店飘出阵阵饭香,62岁的王姨领取了黄阁户籍专属套餐:肉菜、蒸蛋、白米饭,搭配免费例汤。“专属套餐只要5元,少油少盐还管够!”作为暖南发展合伙人,真功夫通过调研与试运营,针对老年人推出“三低食谱”,同步设置儿童餐区破解“带孙吃饭”难题。更巧妙的是“餐桌社交”设计——举办健康讲座、节日活动、邻里互助计划等活动,多家门店已逐渐成为社区老年居民日常聚会、交流的热门地点。
真功夫长者饭堂服务的成功得益于暖南发展合伙人机制的支持。“通过党建引领、企业参与、社区受益的模式,有效促进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该机制鼓励创新思维,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类似公共服务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真功夫社会餐饮门店长者饭堂项目负责人朱经理给出极高评价。
在暖南发展合伙人们的推动下,一批社区饭堂也顺利建成,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用餐难题:东涌社区引入明辉餐饮,以东涌名苑社区饭堂作为试点供餐,自项目启动以来,服务群众21600人次;万顷沙镇新垦社区采用空间共营式合作方式,引进数家有丰富餐饮经验的商家合伙人开设社区食堂服务站,提供免费暖心便民服务和低于市场价的优惠餐饮服务,自试营业以来,累计服务约490人次……“暖南”饭堂的烟火气,正温暖着南沙的老年群体。
住:安居改造“改”到心坎上
走进南沙街道亭角村“爱晚亭”关爱互助养老中心,陈伯正在庭院健身器材上锻炼。作为城中村改造过渡期的“银发港湾”,这里每个房间都安装了防滑地砖、扶手,公共区域安装了24小时监控系统。“以前租住在破旧的老房,现在有空调有热水器,还有老伙伴们一起下棋!”陈伯的满意,源于亭角村党组织的破题智慧——通过“村民筹一点、企业捐一点、党组织补一点”改造模式,发展从亭角村长大的张先生成为暖南发展合伙人,将闲置党群用房改造成16间适老化公寓。
这种“安居+互助”的理念正向全区渗透。南沙街道试点“家庭养老床位”改造,为失能老人安装智能床垫、移位吊轨等设备;横沥镇推出“暖巢焕新”计划,由专业团队为孤寡老人进行家居安全评估。“政府补贴了80%改造费,现在我洗澡有扶手,起床有助力架,子女手机还能收到我的活动数据。”独居的赵奶奶指着焕然一新的家,眼角泛起泪光。
娱:文化养老焕发“银龄活力”
“春暖花开,明空净。樱花飞舞,粉如霞......”大岗镇二湾社区活动室里,好家风合唱团正在排练十八罗汉山樱花节的演出曲目。50岁的领队李姨激动地说:“从最初到现在已经招募了15人,我们不仅登上了镇迎春花市的舞台,接下来还要去樱花节唱响《中国樱花》!”这支由社区党组织联手暖南发展合伙人大岗镇和谐家园志愿者促进会孵化的银发艺术团,通过“免费试课+低价培训+公益演出”模式实现自我宣传和造血,更将部分收入用于帮扶困难老人,形成“文化养老”良性循环。
在横沥镇庙贝社区,郭维英老人传承多年的编织技艺在暖南发展合伙人机制的协助下,正焕发新生。10来名退休职工组成的“巧手工坊”,把藤条变成时尚篮包,产品通过社区活动销售。“上个月分红拿了400多块,既打发了时间,又赚了零花钱!”编织组成员英姨展示着手机里的转账记录。此外,社区党组织更将部分编织品收益注入慈善基金,用于开展社区设施基建服务,让手艺传承与社会公益同频共振。
从“生存型养老”到“发展型养老”,中国养老服务正经历深刻变革。只有让老年人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才能真正实现“夕阳红”与“时代潮”的同频共振。在南沙这片发展热土上,养老服务不再是简单的民生保障,而是党组织、企业、社会共同编织的温情网络。未来,随着更多“暖南”项目的落地,一幅“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图景将愈发清晰,“银龄港湾”将成为大湾区的幸福名片。
南方+记者 吴冠霖
通讯员 王一名萧山股票配资